發表文章

玫瑰大戟/狼毒大戟(Euphorbia fischeriana),大戟科(Euphorbiaceae)珍稀多肉塊根植物

圖片
玫瑰大戟(Euphorbia fischeriana) 玫瑰大戟(Euphorbia fischeriana)又叫狼毒大戟。為大戟科(Euphorbiaceae)的一種多肉塊根植物。因其獨特的外觀被視為天然裝飾品,廣受眾多植物愛好者的青睞。 1)玫瑰大戟外觀? 玫瑰大戟有著非常圓潤漂亮的肉質塊莖,形如小果子。向上延伸出的莖幹呈球狀或筒狀,表面有細紋突起,有時是灰綠色,有時會呈現淡紅色澤。再向上看就是緊密的葉簇。細看之下,葉片有橢圓形或針形,通常是深綠色的。當植物成熟時,會從莖頂的花序上開出小巧的花朵,其色澤多變,從淡黃綠色到紅色不等。其獨特的莖乾和葉片形狀使其在塊根植物收藏中佔有一席之地。  2)四季種植及養護 玫瑰大戟是冬型種,就是在一年當中,秋季和冬季節是植物的生長期,但它卻害怕寒冷,喜歡較為溫暖的氣溫,也許這與原生環境的炎熱乾旱氣候有關。那麼,在植物養護上該如何進行調整?還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? 2.1)光照方面 玫瑰大戟喜歡充足光照,生長適溫介乎15-25°C之間。在春、秋、冬三季,應將其擺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,例如室內陽臺、窗臺和戶外花園。但到了夏季,天氣炎熱,要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強烈的陽光下。避免曬傷。 2.2)土壤方面 玫瑰大戟對土壤的要求並不高,建議使用排水良好的介質為主,可以直接使用仙人掌專用泥、多肉植物土、或各種各樣的沙質土壤,這些顆粒可以避免積水。另外,也需要加少量泥炭土,以補充其養份,但宜少不宜多。 具體配方參考如下:蛭石、河沙、赤玉土、細石、泥炭土、園土(比例為2:3:2:1:1:1)。 2.3)澆水方面 玫瑰大戟有著膨大的塊根來儲存水分,因此十分耐旱,能適應炎熱乾燥的環境。只有當土壤徹底乾燥後才要澆水,每次淋透即可。注意忌澆水頻密,否則容易腐爛。 如果非得要說澆水次數,每個月1~2次左右。 2.4)施肥方面 玫瑰大戟生長期間需要充足的養分供應,以確保其健康成長和花朵綻放。你可以在秋季和冬季,每兩週施用一次液體肥料或通用肥料。 在春夏季則要看植物的長勢。如果植物處於半休眠狀態,還在緩慢生長,每隔一個月施用一次稀薄的固體肥。停止生長就不用理會。 2.5)盆器方面 玫瑰大戟有膨脹的塊莖,而且根系較淺,應該選擇較大,淺層的容器較為合適。具體來說,盆器需要有足夠排水孔的陶瓷或塑膠盆,容器深度為5~7cm。直徑大小比植物塊莖大3~5cm。小於3cm...

如何提高塊根植物Caudex種子發芽率?

圖片
塊根植物Caudex 要想提高種子播種的成功率,得注意以下三大關鍵點,種子新鮮度、合適季節和調配介質。 1)種子新鮮度 塊根植物種子越新鮮發芽率越高,最好即採即播,最遲也要控制在半年內播種,如果超過一年的種子發芽率會大幅降低,這一點十分重要。曾有買家反映,有的種子在三天內發芽,不到一周就長成小苗。有的要等一个多月才發芽,後續長勢也不太理想。這些情況大多與種子的新鮮程度有關。 你知道商家如何出售種子嗎? 行內商家通常是親自授粉,收集種子,然後推廣出售。問題是銷售量有快有慢,如果種子太長時間賣不出去,商家為經濟效益,會把陳舊的種子和新鮮的種子混在一起出售,這是很普遍的情況,也是無可口非的。只要新舊種子的比例是否合理。一般來說,新種子達到7-8成,舊種子只佔了2-3成。當然,有這樣堅守原則的商家不多,實際情況也無從考究。因此,作為買家,為了最大程度確保種子品質,建議找大品牌公司或者有信譽的商家為好。 那麼,在網店購買種子好?還是到實体店購買種子好? 如果說你是購買盆栽,實体店會比網店更加穩妥,畢竟你可以看到實物的樣子,仔細觀察有沒有任何問題。但種子就不太一樣。因为種子的品質不能完全從外觀、性状辨别出來。畢竟它是天然產物,形態、色澤只能部分反映種胚的健康程度,僅可作為參考。 2)合適溫度 溫暖的氣候能令塊根植物種子更有活力,更容易發芽,而且發芽後長勢更加迅速,所以我們最好選擇春季至早夏時段,那時正值4-6月之間,氣温介乎22~25度之間,是最適合播種的好時機。一但完全進入夏季,氣溫可能超過30度,反而會阻止種子發芽,令其處於休眠狀態。 如果你在合適的氣候播種,但種子怎樣也不發芽,該怎麼辦? 为了進一步刺激種子甦醒,可以用暖水浸泡一、兩天,見它膨脹後,再播土,發芽的成功率會大大增如。 當然的是,種子浸水時間太久,是會有發霉風險的。你也可用另一種方法,用濕紙布做發芽床,並包裹著種子,看到它膨脹後再播土。 3)調配介質 如果說,氣温是促進塊根植物發芽的條件之一,選擇良好的介質,就是確實其能否順利長成小苗的關鍵。 塊根植物種子播種和一般花卉種子播種並不相同。市面的常用的泥碳土或營養土不利於塊根植物種子播種,因为這種泥土吸水性太強,一但澆水,泥土會鎖著大量水分,令其長時間保持潮濕。如果是尚未發芽的種子,那並没有太大問題。一但種子發芽,長成小苗,這將不利於幼苗根部生長,嚴重者甚至會直接...

迪氏棒錘樹(Pachypodium decaryi),棒錘樹屬珍稀少眾品種

圖片
迪氏棒錘樹(Pachypodium decaryi) 迪氏棒錘樹(Pachypodium decaryi),是棒錘樹屬塊根植物,珍稀名貴,奇異有趣。小編特意在網上搜尋關於這種植物的資訊,發現中文網站的內容很少,只有少量在英文網找到,只有盡可能用有限的資料整理一篇文章,希望大家會喜歡。 1)引言 眾所周知,塊根植物以"奇異"、"古怪"為賣點,有時候感覺還是頗為醜陋,正是這樣獨一無二的外形,令不少塊根愛好者為之瘋狂,迪氏棒錘樹也是其之一。 2)迪氏棒錘樹是棒錘樹家族成員 迪氏棒錘樹(Pachypodium decaryi),是棒槌樹屬家族成員之一。眾所周知,棒槌樹屬品種的原生地主要在非洲馬達加斯加島,它們同樣擁有粗壯厚重的塊根,直立型,葉片稀疏。比較有名棒槌樹包括:安博棒錘樹(Pachypodium ambongense)、巴洛尼棒錘樹(Pachypodium baronii)、密花棒錘樹(Pachypodium densiflorum)等等。與上述品種相比,迪氏棒錘樹表面沒有尖刺,比較光滑。而且長得頗高。就憑這兩點可以輕易把迪氏棒錘樹從家族成員當中區分出來。 3)迪氏棒錘樹是什麼樣子的? 迪氏棒錘樹有著膨長的塊根。從塊根向上伸出一條較為粗壯的主幹,長得頗高的。側枝比較短小,也並不多見。接近頂部的地方會長出輕盈飄逸的葉片。 迪氏棒錘樹白色大花 到了花期,還會開出白色亮麗的大花。整體感覺,就像身材高瘦的迷你樹,十分滑稽。而且每棵迪氏棒錘樹的外貌都略有不同,永遠給人一種新鮮感和神秘感。 ~不同形狀的迪氏棒錘樹~ 4)種植條件 溫度: 迪氏棒錘樹原生地較為炎熱,令其抗熱性較強,但不耐寒冷,適應在全日照環境種植,但當氣溫下降至11度左右,生長速度會減慢,甚至完全停止生長。 澆水: 迪氏棒錘樹澆水量與一般塊根植物相比會略高一些,可應對其生長情況進行調節。 如果天氣足夠溫度,植物長勢較快,盆土容易幹燥,可以一週澆水一至二次。反之,如果天氣寒冷,植物不太生長,為了避免盆土積水,可以一個月澆水一次。 施肥: 迪氏棒錘樹需肥量不高,僅在開花期用稀釋的液態磷鉀,份量參考使用說明。如果使用顆粒土,儘量撒在盆邊處根部)。 5)種植注意事宜 迪氏棒錘樹雖然原生地氣候條件惡劣,但長期以來已經適應了當地環境。如果把它遷移到東南亞地區養植,反而會不太適應。聽不少...

大戟科大戟屬火山大㦸(Euphorbia mlanjeana),碩大體型,尤如遇見史前生物!

圖片
火山大㦸(Euphorbia mlanjeana) 火山大㦸(Euphorbia mlanjeana)為大戟科大戟屬多年生塊根植物。原產於非洲東南部的馬拉維(Malawi)共和國,這種植物集中在當地的一座名為穆蘭傑山火山口附近。那裡的土質主要是花崗岩和礫石組成,它的存在是大自然的一大奇蹟。 1)火山大㦸奇異外型 當我第一眼看到它,就像見到史前生物。火山大㦸的莖部相當粗壯,呈柱狀。直徑可以長到15厘米,最高可達100厘米。生長點集中在頂部,從中長出梭角不等的直立肉質莖枝,表面有刺,分枝少,看起來酷似仙人掌。到了每年的春季,會長出亮黃色的花序,花期可以一直延續到夏季。 2)火山大㦸特色 火山大㦸最大的特色就是塊莖。如果是野外生長的原生品種,經過日曬雨淋、風吹雨打,莖皮表面會變得非常粗糙,並留下像火山熔岩般凹凸斑駁,有著莫名的蒼桑感,場面十分壯觀。 3)種植方法及注意事宜 火山大㦸原生環境在火山口,因此,它有很強的耐旱、耐寒和耐熱性,對水需求低,必須使用高度透氣的介質,例如火山岩、礫石、細沙、珍珠岩等等。日常擺放在通風良好處。種植方法和塊根植物葡萄甕差不多。種植難易度我會覺得中等,就是有些事情需要特別留意的,建議如下: 3.1)植物較難適應新環境 如果你在塊根店購買火山大㦸,不要立即大量澆水和擺放在陽光下暴曬,應該先放在陰涼且通風良好的地方一段時間,觀察其生長狀態,見有長勢後再續步增加光照和水份。事關火山大㦸對環境變化較敏感,容易因無法適應新環境而出現狀態不佳的情況。 3.2)植物移盆容易損傷 火山大㦸莖幹粗大,但根須柔弱,移盆翻土時要特別小心,避免弄傷根部,造成腐爛。成功上盆後,澆透水,再觀察一至兩週其生長情況,確定植物成功服盆後,就可以正常養護。 注意,如果不幸根部腐爛,請及時切除腐爛位置,並消毒處理,等待傷口乾透後再重新入盆。 4)市場價值 火山大㦸本身是罕見品種,在市面上並不常見,要到塊根植物專賣店才有可能找到。如果對植物有要求(例如莖幹形狀奇特和表面紋理多),通常是海外原產地進口。當然在價格方面也是相當可觀的。 5)繁殖方法 火山大㦸繁殖有播種、扦插、分株和嫁接。常用的是播種和扦插兩種。簡述如下: 5.1)種子播種法 為了確保種子品質,儘量選用當年採收的種子為好,因為種子愈新鮮發芽率愈高。然後選擇天氣溫暖的氣候浸種(22°C~28°C),浸泡一天後播土、澆水,即...

珍貴的仙人掌科岩牡丹品種都有那些?有何特色?

圖片
岩牡丹品種 1)認識岩牡丹品種 岩牡丹屬是一類較特殊的仙人球科品種,為人熟悉的「國花」牡丹,則屬於毛茛科芍藥屬灌木植物,兩者連「親戚」都算不上,沒有半點關係。 岩牡丹屬的拉丁名Ariocarpus,是來自希臘文“Aria”和“karpos”,意味是"橡樹”及“果實”,因為它的果實確實有類似橡樹果的模樣。早在1839年,在美國和墨西哥的沙漠地帶被發現,並利用它來治病良藥和宗教儀式。時至今日,岩牡丹屬視之為珍貴的觀賞植物,作為藝術品收藏。 2)岩牡丹品種是仙人掌科 岩牡丹屬被歸類為仙人掌科,相對於這麽大的科系,岩牡丹屬品種顯得尤其小眾。然而,它們特殊結構、多變的形態,不僅在仙人掌中獨一無二,而且在植物學上也相當獨特。一直是仙人掌愛好者們追捧的對象。 如果岩牡丹品種與普通的仙人掌相比,它們同樣根部粗大,會開花和結子。然而,該品種有著如石頭般的堅固外國殼,會長出綠色結節的疣粒或疣點。在幼苗時期幾乎沒有刺。 3)人工培植優質的岩牡丹品種 過去在野生岩牡丹品種要面對極端的生存環境,它們的生長速度非常的緩慢,很多時候被埋在土壤下。由於難以接觸光照,順利進行光合作用,最終導致這些植物死亡。隨著人工養殖技術的進步,能提供岩牡丹品種更好的環境條件。有更多的岩牡丹可以存活下來,而且順利長到成熟。當你看到一棵棵大株的岩牡丹屬植物時,可能會被它們碩大而奇異的外觀所震撼。 4)常見的岩牡丹品種都有那些?有何特色? 4.1)玉牡丹 ( Gymnocalycium mihanovichii) 玉牡丹 ( Gymnocalycium mihanovichii) 玉牡丹( Gymnocalycium mihanovichii) 是岩牡丹當中比較大型的變種,可以是一般岩牡丹的2-3倍大,它有不同的形狀(球狀、扁平球狀或短圓柱狀),疣狀突起排列於棱上,呈現較寬的三角形狀,刺座旁有肋狀的條紋。 4.2)龍角牡丹( Ariocarpus scapharostrus) 龍角牡丹( Ariocarpus scapharostrus) 龍角牡丹 ( Ariocarpus scapharostrus) 比較細小,約在3-7公分之間。全株暗灰色,由於生長在石頭堆中,很難察覺它的存在。就算被你幸運找到,也會誤以為它已經死了。開花時才特色亮眼。它的花朵是堇粉顏色,其直徑約為3,4公分。 4.3)三角牡丹( Ari...

稀有罕見的乳突球屬(Mammillaria)仙人球: #岩牡丹品種 #銀冠玉品種, 到底有多特別?

圖片
仙人球花朵 乳突球屬仙人球(Mammillaria)號稱「沙漠之球」,在世界各地擁有龐大的家族。其中岩牡丹品種和銀冠玉品種比較常見。它們的外形從球形到長圓柱形不等,很容易長出側株,並聚集在一起,形成小山丘狀。由於莖上常長有像乳頭的疣突,因而得名。 岩牡丹品種 銀冠玉品種 當到了花期,花朵會從頂部冒出,有粉紅色、紫色、白色、黃色和紅色。與多刺的表面形成鮮明對比。是理想的室內裝飾擺設。目前有些乳突球屬物種在野外已面臨滅絕危機,保育工作也正在努力中。 1)栽培管理方法 乳突球屬仙人球品種雖然品種多,但養護方法都大同小異。都是喜歡光照,耐乾旱、怕積水。某些品種能耐受短暫陰暗環境。詳述如下: 1.1)光照 3月底至10月初為主要生長期,要求陽光充足,溫暖的環境。每天至少5-7小時強日照,否則會造成植株「徒長」,不僅影響株形的美觀,也難以開花。如能滿足光照需求,植株株形矮壯敦實,刺、毛密集,具有較好的觀賞性。 如果發現光照不足導致徒長,應該修剪枝條,逐漸增加光照,讓植物能重新適應強光環境。此外,見植物因徒長而變得瘦弱,嘗試加大晝夜溫差,這是「強化體格」的方法之一。 1.2)澆水 平日澆水一般二週一次,每次完全淋透。並提供良好的通風,避免悶熱的環境。下次澆水時,需求觀察泥土的乾濕程度,要確保徹底乾燥才淋水,如果有濕潤感就不宜淋水。避免泥土長潮濕引起病蟲害,或直接浸根腐爛。 *夏季澆水 夏季澆水不宜在中午進行,因為中午時分陽光特別強烈,此時澆水,尤如用沸水煮根,一下子把它煮熟了。 *冬季澆水 冬季要求有充足的陽光,最好能保持0℃~ 10℃的溫度,澆水一個月一次,每次兩湯匙分量。如果植物完全沒有長勢,甚至可以完全斷水。 1.3)選土 盆土要求疏鬆透氣、排水性良好、含有適量的腐植質。 一般以顆粒為主的基質混合配製。例如粗沙、珍珠岩和赤玉土、草炭土等。 1.4)翻盆 乳突球仙人掌長到足夠大,需要更換盆栽,最好在3 ~ 4月進行,換盆時剪去腐爛枯朽的老根,晾2~3天,等傷口乾燥後再上盆,以免傷口感染造成腐爛。還可在盆面鋪上一層石子,保持乾淨美觀。 2)繁殖方法 乳突球繁殖法主要是播種和扦插。雖然播種較扦插生長緩慢,但株形端正自然、緊湊,市價相對較高。如果有充足時間,建議播種繁殖為好。 2.1)播種 播種最佳時間是4~9月。把種均衡播在泥土上,澆透水,覆蓋保鮮紙,以保持土壤濕潤,一般1週後才...

罕見仙人球品種,花籠(Aztekium ritteri)

圖片
花籠(Aztekium ritteri) 花籠(Aztekium ritteri)是一種罕見的仙人球肉質植物。最早在1928年被Boedeker所發現,為了紀念它,將花籠歸類為皺棱球屬(Echinocactus ritteri)品種,並命名為皺棱球。由於它生長緩慢,由種子播種到完全成熟(10厘米左右大小),需要十多年時間,因此它顯得尤其珍稀、名貴。正因為它的價值不菲,過去不少人過度採集這種植物,一度處於瀕臨滅絕的邊緣。現在它受到當地居民的保護,產量也續漸穩定下來。 1)花籠特色 長在陡峭石壁上的花籠 花籠是一種稀有仙人球品種。原產於墨西哥東北部Nuevo Leon的一個小山谷中。分布於石灰岩石塊的陡峭石壁上。它的外觀獨特,通常單頭,表面有18-20條輪廓清晰的棱角、無結節。照片的花籠表面佈滿泥土,原本的色澤看得不太清楚,其實是深綠色或棕色,並且應該有一層白霜覆蓋。隨著球體愈來愈大,會慢慢伸長,最後變成柱狀。整體感覺還是很酷的。 花籠開花 花籠的花期由早春到秋末,貫穿了整個夏天,那時它的球頂會長出一團絨毛,並長出直徑1厘米左右的粉白色花朵。當花朵凋謝後結出粉紅色果實,果實成熟後會自動打開,掉落細小的種子。 2)花籠種植方法 這種仙人球喜歡高溫、乾燥的環境,需水量低,能耐受短時間低溫(0℃左右)。配土使用排水性良好的全顆粒土,不要使用任何有機物。如果能長期提供充足光照、謹慎澆水,確保良好通風,株型會保持緊湊美觀。 3)花籠繁殖方法 花籠繁殖方法有種子播種、分株及嫁接。由於種子播種生產效率低,死亡率高,通常不會使用。相對較為常用的是後兩者。 3.1)分株繁殖 花籠生長極為緩慢,最快也要2-3年開始長出側芽,所以自種花籠來進行分株繁殖,並不乎合時間效益。倒不如直接購買有側株的成熟花籠更有效率。 3.2)嫁接繁殖 嫁接花籠是繁殖方法當中最快的,能在短時間內就可以達到開花的大小,而正是由於嫁接的發展,在一定程度上也緩減了野生花籠滅絕風險。 4)注意事宜 對於生長這麼慢的仙人球來說,最怕就是受傷,怕一下子就沒命了。 花籠的根須十分細小,如果替它更換新盆,不慎弄斷了須根,可真是不是開玩笑。它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癒合,這個過程有很多難以預測的事情會發生,例如傷口被細菌感染,有腐爛跡象。盡管一切順利,把它重新埋入介質中,可能完全停止生長。沒有人知道它會不會再生長。能否存活,要看植物的生命是...